
j9九游会财经聚焦·小数据大经济丨工地“信息流”蕴含大国经济投资活力
j9九游会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题:工地“信息流”蕴含大国经济投资活力
新华社记者魏玉坤、叶昊鸣
冬日的阳光下,位于贵州安顺的中铁二十三局黄百铁路红基隧道施工现场,挖掘机、运输车、装载机、混凝土泵车……各种机械的轰鸣声交织回响,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一千多公里之外,安徽东至县尧渡镇,当地干部群众正抓住农田水利建设的施工黄金期,调来大型挖掘机,加紧推进汪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大江南北,一个个建设项目工地上,各类工程机械的开工率和平均作业量,汇聚成反映各类工程项目投资热度的“信息流”,成为观察经济运行的重要参照。
在位于湖南长沙的三一重工“18号厂房”内,基于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遍布全国的上百万台挖掘机、吊装设备、混凝土机械等设备的大数据,汇聚成实时更新的“挖掘机指数”。
透过大屏看,最新的“挖掘机指数”彰显大国基建的稳步推进,映射投资活力:
2024年,各类机械设备中,最忙碌的要数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等吊装设备,开工率达到72.91%,位居大类设备榜首。挖掘设备、工程设备开工率分别为58.87%和54.21%,忙碌指数位居第二、三位。
此外,从全国看,23个省份工程机械综合开工率超过50%,其中安徽、浙江、江西、海南、湖北、四川、福建、重庆、广东等省份开工率超过60%。
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虽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得益于“两重”“两新”等一揽子政策及时出台,政府投资持续发力,带动放大作用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明显回升。
挖掘机销量,从另一个侧面印证基建投资的回暖。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的统计,2024年12月份销售各类挖掘机19369台,同比增长16%。其中,国内销量9312台,同比增长22.1%。
与“挖掘机指数”相呼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多项与项目施工建设和投资相关的高频数据也反映了向好趋势。
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全国工程机械开工率较三季度上升1.2个百分点;31个省(区、市)中,18个省份四季度工程机械开工率较三季度上升。四季度,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为29.1%,较三季度上升3个百分点。
此外,作为反映项目投资强度重要先导性指标的工程项目中标热度指数也在2024年四季度快速上行,同比增长10.3%,其中12月份同比增速为30.5%,增幅较11月份扩大16.8个百分点。
“四季度上述多项指标呈向好态势,显示一系列稳投资政策不断发力显效,持续推动各类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随着更积极的扩大有效投资政策落地实施,有望进一步提升投资的韧性和内生动力,更好发挥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副主任魏颖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时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明确指出要“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
近期以来,各地铆足干劲,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动力:
向东看,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重要项目常泰长江大桥建设进入冲刺阶段,1600多名建设者在浙江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进行大桥水下基础和桥墩墩身施工;
向西看,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两万多名建设者日夜奋战;
向南看,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狮子洋通道项目建设紧锣密鼓,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控制性工程——花江峡谷大桥以每天30多米的吊装速度推进;
向北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枢纽主体基本完工,枢纽周边“两横四纵”路网雏形显现……
“截至目前,2024年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项目已基本全部开工、完成投资超过1.2万亿元,2025年约1000亿元项目清单也已提前下达。”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说。
不断增加的政府投资,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项目完成投资超1.3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项目完成投资超3.6万亿元。近十年来,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40%。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竞争力。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一系列新谋划聚焦提高投资效益精准发力——
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拓展“两重”建设支持范围,进一步提高国债资金对项目的支持比例;
高效益用好政府投资。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并优化支持范围,更好发挥专项债券投资效益,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收官;
高水平调动社会投资。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滚动接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拓展民间投资发展空间……
下好投资“先手棋”,更好发挥投资在稳增长、调结构、育动能、惠民生、防风险等多方面的关键作用,必将持续激发内需潜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j9九游会如何规避室内空气检测治理陷阱
j9九游会 面对检测方法不规范、诱导购买甲醛治理服务等不良营销
如何规避室内空气检测治理陷阱
进入供暖季,由于开窗通风时间相对少,室内空气质量安全受到很多消费者关注。尤其是针对刚完成装修的房屋,一些消费者选择购买室内空气甲醛检测、治理服务。
相关调研显示,目前市面上一些企业通过宣传“甲醛致白血病案例”“家具装饰叠加超标”“无醛不成胶”等,制造“甲醛焦虑”,再通过不规范的检测方法甚至恶意调高检测数据,诱导消费者购买甲醛治理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室内空气质量安全关系居住者身体健康,消费者面对不良营销要提高甄别、选择能力,避免落入室内空气甲醛“假需求、假检测、假治理”陷阱;同时采取科学、准确、适当的举措,降低室内有害物质浓度,切实提高居家环境质量。
看资质、不轻信,多维度辨识检验检测机构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从事装饰装修材料、家具家电等产品检验检测的机构应该取得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认定(CMA)证书。
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提示,要正确辨识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消费者可以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提供相应CMA证书,或在市场监管部门网站上查询机构的资质信息。另外,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官网,可以查询到通过认可的相关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检验检测机构和具备检验检测能力的室内空气检测机构信息,消费者也可以从中择优选择。
此外,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广大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试纸”、简易“试剂盒”、“检测仪”的检测结果,这些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也无法作为索赔、诉讼的依据。
遵程序、不过度,谨慎选择甲醛治理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上门检验检测机构是否严格遵守工作程序也很重要。在具体操作中,正规检验检测机构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取样和检测,包含现场采样、取回样品、仪器检测、出具报告等环节。消费者要注意对上门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如要求上门人员提供相关身份证明、检验检测机构工作证件等;交接样品,一般不会通过邮寄,而且上门采样员人数应不少于两人。
目前,一些消费者出于从众心理,会过度购买一些甲醛治理产品。对此,陈音江认为,消费者应谨慎选择甲醛治理产品,很多产品性能未经有效验证,存在夸大治理效果、包装标识不清、伪造检验结果、提供虚假证明等问题,最有效的治理方法就是开窗通风。对于一些打着“免费、低价检测”旗号,实则兜售其高价治理服务的机构,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采取多种正确方法,降低室内甲醛等有害物质浓度
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建议,消费者要合理控制装饰装修材料使用量。室内空间甲醛浓度既与材料甲醛释放量有关,也与单位体积空间装饰装修材料的使用量密切相关。当材料甲醛释放量越高时,室内空间能使用的材料量就越低。要在有限空间大量使用装饰装修材料,必须提高材料的环保等级,使用低甲醛甚至无醛材料。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对于其他辅助方法,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分析,空气净化器通过化学反应将甲醛分解为无害物质,市面上有多种类型的此类产品,消费者选择时应注意其处理效率及安全性。活性炭具有很强吸附能力,能有效吸附空气中的甲醛分子,消费者可将活性炭包放置在房间多个角落,但要注意及时更换,因为活性炭饱和后会再次释放吸附的物质。在养殖水生动植物方面,因为甲醛易溶于水,通过空气泵将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不断引入到水缸中,定期更换缸里的水,也可以带走部分甲醛。(记者 齐志明)

j9九游会新春走基层丨黄海深处渔汛来——冬日直击深远海三文鱼丰收
j9九游会 新华社青岛1月14日电 题:黄海深处渔汛来——冬日直击深远海三文鱼丰收
新华社记者王凯
从山东日照出发,经过14个多小时的海上颠簸后,1月12日5时40分许,记者终于抵达离岸130多海里的黄海中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漆黑的海面上有数点亮光,那是“深蓝2号”养殖网箱及其配套用于三文鱼初加工的工船。当天,工人们要开始收获三文鱼。
“三文鱼的养殖环境要求很高,找到一片适合的区域大规模养殖十分困难。但在我们脚下海域深处有一片13万平方公里的黄海冷水团,夏季水温在10至16摄氏度,非常适合三文鱼生长。”同行的山东财金万泽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顾祺焕说,“深蓝2号”夏天下沉到30米以下冷水团位置,冬天再上升到水面,巧妙利用了这一大自然的“馈赠”,实现了我国在温暖海域养殖冷水鱼类的突破。
6时许,记者乘橡皮艇登上工船。这时潜水队长王立宾已经穿上潜水服、套上潜水帽、扣上潜水镜、挂上工具袋……他和队友要在收鱼前下水,把渔网在水下布置好,把鱼聚集在一定区域,方便后续工船用吸鱼泵吸鱼。收鱼过程中,他们还要按照指挥有序控制吸鱼管道进鱼口大小。
“只要天气和海况适合就要下水,平均每天都要在水下工作六七个小时。冬天水温有时只有五六摄氏度,在水里待一会嘴都僵硬了,咬不住呼吸器,脚蹼也打不动,一上来腿就抽筋。但我们的工作决定着整个收鱼是否顺利,因此再难也会克服。”王立宾说。
7时左右,记者跟随王立宾的潜水队一起坐上橡皮艇,从工船前往“深蓝2号”。
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黄色的“深蓝2号”网箱巍然不动。这个高71.5米、直径70米、全潜状态设计养殖水体达9万立方米的“巨无霸”,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潜式深海智能渔业养殖装备。搭载自动投喂系统、水下成像系统等多种智慧化养殖设备,可实现深远海无人养殖功能。
图为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内三文鱼收获场景。新华社记者李紫恒 摄
到达网箱后,王立宾和队友整理好装备,随即消失在水中。现场总调度胡宇泽一边指挥王立宾的潜水队做好水下布网,一边用对讲机协调网箱各岗位人员互相配合。
此时,海风已经达到六七级,海面上泛起了白浪,浪高接近2米。凛冽的寒风把胡宇泽的脸上刮出片片红印,他时不时用冻僵的手捂捂脸,抵挡一下刺骨的寒风。
图为工船上的工人正在拼接吸鱼管,准备收鱼。新华社记者李紫恒 摄
10时20分左右,随着工船上的吸鱼管伸到网箱指定位置,工船的吸鱼泵开始工作,三文鱼收获正式开始。
机器轰鸣声中,一群群三文鱼被吸上工船,经过鱼水分离器,被输送到作业间进行相关处理工序,然后工人将其放置到早已放满冰块的保温箱里,准备连夜送回陆地进行加工、销售。
从开始吸鱼,到40多条三文鱼装满第一箱,只用了约20分钟。
几十分钟后,工船甲板上已经有数十个保温箱装满了三文鱼。顾祺焕告诉记者,这些刚刚收获的三文鱼平均每条三四公斤,总共收获约5000尾,最快30多个小时就可以送达国内主要城市。
图为刚刚收获的三文鱼。新华社记者李紫恒 摄
“这批三文鱼是2024年6月移到网箱来养殖的。黄海冷水团水质好,养殖的三文鱼新鲜度更高,这是我们的优势。”顾祺焕说。
借助“深蓝2号”等一批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的海洋养殖装备设施,践行大食物观、向海洋要蛋白质的步伐正从近海逐步向深远海迈进。源源不断的海洋优质蛋白不仅满足了国人日常消费“吃饱”的需求,更成为民众美好生活“吃好”的需要。
据顾祺焕介绍,为深入开发海洋优质蛋白质,财金万泽丰公司主导,完成了三文鱼鱼卵孵化、苗种培育、成品鱼网箱养殖等技术探索,并在育种育苗、疫苗饲料、养殖装备、海上养殖、加工冷链、贸易销售等方面初步打通了全产业链。
此外,该公司还将三文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发出“国潮”三文鱼菜系,如徽菜三文鱼、鲁菜三文鱼、三文鱼水饺等“新中式”吃法,受到消费者喜爱。
中午12时,海风海浪更大了。在狂风中,海上的勇士们已开始第二次下网收鱼……

j9九游会新闻分析丨追踪美国加州山火失控原因
j9九游会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新闻分析|追踪美国加州山火失控原因
新华社记者葛晨 谭晶晶 郭爽
自7日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多地连续突发山火,火势不断蔓延失控。据媒体报道,截至10日过火面积超过37000英亩(约150平方公里),至少11人死亡,超过18万人撤离,超过1万栋建筑损毁,已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
此次山火缘何而起?为何失控?种种原因给人们敲响警钟。
多重自然条件“火上浇油”
加州南部呈多点燃烧状态,6处大火已肆虐多日。美国航天局卫星7日拍摄的图片显示,白色浓烟从洛杉矶县山火处升起,沿西南方向蔓延,延伸到太平洋上空。从美国媒体公布的图片看,东部伊顿地区和西部沿海的帕西菲克帕利塞兹地区两处大火从东西两侧夹击洛杉矶县。
美国国家气象局说,强烈的季风“圣安娜风”和降雨不足在南加州造成了“危急”的火灾天气条件。“圣安娜风”通常发生在10月到来年1月之间,干燥的阵风沿着内陆山脉的一侧流下,穿过狭窄的山地峡谷,向海岸方向吹去,而加州东部的内华达山脉阻挡暖湿气流,导致来自内陆的风翻过山麓后变成又热又干的“焚风”。美国航天局说,今年的“圣安娜风”时速超过100英里(约160公里)。
1月10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阿尔塔迪纳地区,消防员正在努力扑灭山火过后建筑周围的热点区域。新华社发(曾慧摄)
美国总统拜登10日表示,阻止加利福尼亚州山火进一步蔓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酷热和干旱也导致这次山火愈演愈烈。加州山火每年都有发生,通常从6月或7月开始,可延续至10月。洛杉矶地区冬季第一场雨会在11月到来,能为大部分夏季处于休眠状态的植物提供水分,阻碍“圣安娜风”引发大规模野火的能力。然而,2024年洛杉矶经历了创纪录的夏季高温和酷热,10月以来的降雨量只有正常降雨量的4%左右,迎来了正常的“圣安娜风”却没有降雨,因此火灾季从10月一直延长至1月。
英国斯旺西大学山火研究中心主任斯特凡·德尔说,引发野火的关键因素是相对湿度低、强风和干旱。温暖的条件会导致相对湿度降低,低湿度加上强风会从已经干燥的植被中“吸走”更多水分,并增加其可燃性。一旦着火,强风会助长火势,而在陡峭的地形中火势燃烧得更猛烈、移动得更快,此外加州地区植被以易燃灌木为主,使得火灾情况变得更糟。
应急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多个消防栓没有水,是这次加州山火救援部门遇到的普遍问题。美国当地媒体评价:社区、居民房屋和企业建筑都在燃烧,但消防员无能为力。
据《洛杉矶时报》等媒体报道,消防员在扑救帕西菲克帕利塞兹的野火时,将水管插入当地的消防栓却发现没水。洛杉矶水电局首席执行官兼总工程师珍妮丝·基诺内斯表示,帕西菲克帕利塞兹的用水需求连续15小时达到正常水平的4倍,导致水压下降,市政供水系统并非为如此大规模火灾设计。
1月10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阿尔塔迪纳地区,消防员正在努力扑灭山火过后建筑周围的热点区域。新华社发(曾慧摄)
据一些媒体的分析,由于消防用水量大,无法足够快地装满水箱,水的消耗速度快于工作人员供水的速度,导致消防栓缺水。帕西菲克帕利塞兹的消防栓依靠三个大型水箱,每个水箱容量约100万加仑(约378万升),这些水箱安装在高海拔位置,通过水泵注入水,再由重力输送到各消防栓。第一个水箱在当地时间7日下午干涸,第二个水箱在当晚干涸,第三个水箱在次日凌晨干涸。类似缺水问题在加州多场山火救援中同样出现。
洛杉矶县议员特蕾茜·帕克认为,消防人员不应该面对消防栓无水的问题,洛杉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长期不足。
拜登9日在一场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说,洛杉矶一些地区的电力公司切断电源,以防止输电线着火引发爆炸和更多的火灾。美国《纽约邮报》报道,这也中断了为消防栓泵水的电力。
美国珀杜大学工程学教授安德鲁·惠尔顿说,除了消防用水的供应外,大规模的城市火灾还可能毁坏管道,导致管道泄漏大量的水,加剧缺水情况。
极端天气频发风险上升
独立气候研究机构“气候总站”近期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南加州的火灾天数显著增加。研究发现,美国西部的风助长的野火每年移动速度更快,过火面积更大,部分原因是植被越来越干燥。
英国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助理马修·琼斯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虽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确定气候变化在导致当前野火方面所起的作用,但“非常肯定”气候变化导致美国西部出现炎热、干燥、易发生火灾的极端天气的风险增加,而且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在通常的夏季火灾季节之外,易发生火灾的天气条件正变得越来越常见。
1月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洛杉矶县沿海社区帕西菲克帕利塞兹,野火吞噬房屋。新华社发(邱晨摄)
英国生态水文中心科学家玛丽亚·露西娅·费雷拉·巴尔博萨认为,洛杉矶的火灾显示了极端天气将如何增加火灾风险。2024年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大雨很可能促进了植被的生长,而植被此后在长期干旱中枯萎,再加上强风,为野火蔓延创造了条件。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10日发布新闻公报说,2024年成为自1850年有相关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将持续加剧,高温会直接导致热浪、干旱和山火等灾害,并还会通过改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引发更多极端降水事件。